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,在“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”战略部署中,明确提出“建设智能化校园,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、管理与服务平台”,连用两个“智能化”对现代化教育平台进行界定和规范,更促使我们深思“智慧教室”概念的本质。为什么不叫智能教室呢?
本质层面,教室作为环境客体不具备主观能动性
学界对于“智慧教室”的概念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。这一共识认为,“智慧教室”是运用人工智能、人机交互等技术增强教学内容呈现和对整个教学环境的感知,利用物联网、互联网等通信技术优化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,促进个性化教学活动开展的教学环境。对教育软件和教育设备,以及教育场景家具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。
中国历史上教学环境的发端始自夏朝,当时被称为庠,是教室的萌芽形态。“庠”字由一“广”一“羊”组成,“广”表示与房屋有关,是教育的场所。之后又经历了私塾、书院等私学,到太学、国子监等官学,16世纪末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环境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教室,是现代教学环境场景演变的源头。
纵观从黑板、讲台、桌椅的教室标配,到拥有电子音像设备的电子教室,到配备电视、投影仪、幻灯、白板等设备的多媒体教室,再到当前以云计算、互联网、物联网、智能交互技术为依托的“智慧教室”,可以说,教学场景的革新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日益先进的环境支持,“智慧教室”作为先进教学环境从技术本位上有力促进了课堂形态的转变。建设“智慧教室”,乃是构建一种以当前的高新技术为依托的教学环境,这一新型教学环境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基础支撑物,作为客体存在本身,它不具备推进教学模式变革的主观能动性。
成都意通家具有限公司致力于对高校智慧教室空间的升级改造,规划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。并专注智慧教育家具设备生产与定制。公司正以稳健的步伐,积极开拓国内教育市场,为客户提供了更为完善的五合一免费服务:现场测量、设计图纸、方案配置、运输安装、调试维护。